新闻热线
0791-86849275
广告热线
0791-86847125
您当前的位置 : 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  >  江西娱乐网  >  电视频道  >  电视
昆曲雅韵万里相和——“中国昆曲江苏周”走进法国巴黎
江西娱乐网 2023-09-18 11:41:00  来源:新华网  编辑:汤吉宁  作者:陈毓珊 杨丁淼 张健

      新华社记者 陈毓珊 杨丁淼 张健

      “不到园林,怎知春色如许?……”一曲《牡丹亭》婉转悠扬。“因情成梦,因梦成戏”的故事从中国江南水乡唱到法国塞纳河畔。

      14日晚,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携《牡丹亭》亮相巴黎蕾博拉戏剧院,900多个位置座无虚席。600多年时光轮转,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凄美爱情故事,通过清丽婉转的声腔、盈盈袅袅的身姿和细致打磨的唱词,引发现场观众共鸣。

      80岁的克里斯蒂亚娜久久不愿离去。“这个故事太凄美、太感人了。法国也有类似的故事,我完全能够理解。这个梦很美,人们都需要梦想。”

      在同样闻曲而来的伦敦大学戏剧学教授玛丽亚·舍夫佐娃看来,尽管许多欧洲民众是初识昆曲,但表演中的动作、色彩与用词等可看、可听的元素,能够为不同国度观众架起交流的桥梁,让外国观众也能在昆曲艺术中找到共鸣。

      1986年,昆曲艺术家张继青曾在巴黎莫加多剧院表演《牡丹亭》。“我和所有热爱中国戏剧的观众都特别高兴,时隔多年终于再次在巴黎看到中国传统戏曲。”法国文化部文化戏剧名誉总监让-皮埃尔·余尔斯说。

      江苏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张爱军表示,昆曲不仅联结起了跨越国界、跨越时空的情感,也联结起了美人之美、美美与共的友谊。

      当天,“文明遇·鉴:中国昆曲江苏周”在位于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。

      2001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将昆曲列为首批“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”,助推这一古老艺术走向世界。如今,昆曲艺术再次来到巴黎,埃菲尔铁塔下、卢浮宫外、凯旋门前……在巴黎许多地标性建筑附近,精心装扮的中国昆曲演员轻扬水袖、“绽放”街头。

      中华传统文化不断与世界交融。昆曲的海外演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,既有原汁原味的表演,又有融入西方元素的跨文化创作,在和而不同中收获大量海外“票友”,传统戏剧的“朋友圈”正不断扩大。

      15日下午,昆曲走进法国校园。折子戏《宝剑记·夜奔》《虎囊弹·山门》《牡丹亭·游园惊梦》亮相法国诺欧商学院,不少当地青少年慕名而来。高中生贡迪·阿尤布在演出结束后主动上台学习昆曲身段。“我很喜欢昆曲。这次奇妙的体验让我对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更有兴趣了。”

      “昆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代表着我们的传统审美和传承精神。”柳梦梅的扮演者、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施夏明说:“昆曲之美不分国界,我们将传承和弘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,让昆曲水袖继续轻扬在世界舞台上。”

      
    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1、本网所载的文/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我们不对其科学性、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    2、本网站内凡注明“来源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,版权均属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。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: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    3、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,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,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,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,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。
    4、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、图片等资料,如需转载使用,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。
    ※联系方式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 电话:0791-86849032